五百张分给了各国使团和参展国代表。
这其中法国独占了四分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实力,另一方面则是英国人的有意安排,毕竟此时法国可是英国重要的盟友。
同样葡萄牙、奥斯曼和普鲁士也获得了大量邀请函,就连几近灭国的比利时也获得了近百张,而整个德意志邦联也仅获得了五百张邀请函。
其余的邀请函则大多数被英国的殖民地瓜分,值得一提的是俄国政府直接拒绝了英国的邀请,作为英国支持奥斯曼帝国的回击。
不光是俄国皇室和俄国政府没有派人来,就连俄国的参展商也少得可怜。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些关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传闻了,据说尼古拉一世下令要对每个参加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俄国人进行全方位的审查。
俄国的政审可不是开玩笑的,不管是在什么时代都足够让人胆寒。
继续介绍邀请函的去向,英国政府内部消化了约两千张,这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是自家的盛事,自家人去捧场也是在情理之中。
除了政府官员以外,地方名流也是照顾的重点,大约有五千张邀请函送到了伦敦各界,也是除了各国参展商以外获得邀请函最多的群体。
还有大概八百张邀请函送给了宗教领袖和学术权威,这只能算是例行公事。
至于最后的一万张分配给参展商的邀请函中英国的商人和企业占了70%以上,再算上那些殖民地企业,其实说是英国工业博览会也不为过。
除此之外,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开幕式还向公众出售了三千余张门票。
虽说开幕式的门票仅售一英镑,但却成功地将普通人拒之门外。
对于上流社会来说一英镑可能只是一顿晚餐的价格,但对于此时的平民来说却是2400磅土豆,或者4000磅的煤炭。
一个女工要保证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干满五个星期才能拿到一英镑。如果换成童工还要再加倍...
一般人不太可能拿一个月的工资去看什么开幕式,不过真正彻底将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幕式和平民隔开的却是另一条规定。
参加开幕式的所有人必须衣着得体,而具体什么是得体呢?
没人知道。
英国的工会领袖就曾想过在万国工业博览会上搞个大新闻,但实际上他们无力支付大量工人入场的费用。
如果人数少了,那么无异于杯水车薪,非但不能震憾英国政府,反而会被当成闹事者抓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