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展。
毕竟秦国就是依靠这种手段,异军突起的,这是经过历史实践的。
但历史就是一柄双刃剑,伤敌一万的同时,也会自伤八千。无论是斩首还是割耳,后来都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杀良冒功”问题!
为了军功,不仅杀百姓,连军中同袍也照杀不误!
战场上斩首、斩馘都费时费神,还风险极大。
趁人不备,杀掉那些立功回来的同袍,不仅获得他腰间所有的首级,同时也获得了他本人的首级。
明朝曾经恢复过一段时间“斩首记功”,结果导致大量的杀良冒功,杀戮敌国百姓自不必说,甚至连本国百姓也照杀不误。
因而有一种偏激的说法:明军之所以战斗力低下,甚至明朝之所以灭亡,都是拜“斩首记功”所赐。
此时王廖接管了“斩馘军”,汉王也意识到了“斩馘记功”的极端性,所以专门送来王令,慎用“斩馘”,逐渐改观。
中军司马奉命出城,经过与王
汉军一番谈判,终于达成了开城纳降的一致意见:
一是,汉军保证不伤寿春城中一人;
二是,城中三万余楚军分四门出城,开至指定地点,接受改编;
三是,主将严峦献城有功,仍可命其自领一军,随军作战。汉王之弟,楼烦君公子信亲自向汉王为严将军请功。
中军司马回到城中,兴冲冲向主将严峦汇报
严峦面无表情,挥挥手,命司马前去落实谈判结果。
中军司马行至庭院中心,突然听到室内的严峦大笑三声,随后有“当啷”一声传出。
“将军!”他大惊失色,脱口惊呼。
当他急忙返回室内时,严峦魁梧的身体正在缓缓倒地,脖颈之上开出一朵鲜红的花朵,染红了兜鍪上的白缨,渲染了案上的竹简。
严峦不能降,严姓也是楚国王室后裔,与庄姓一样,同是出自楚庄王。所以后世有“庄严不同婚”之说。
严峦可以保全阖城军卒和百姓,但却不能保全自己,寿春陷落,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他的血,必须流!
当朝阳染红护城河的浮尸时,城门轰然洞开,满地楚戟映着霞光,像极了云梦泽畔的芦苇荡。
寿春城插上了汉军的旗帜,汉军严守承诺,迅速接管城防,安顿百姓。
三万楚军黯然出城,接受改编。经过一番汰老涤弱,精选一万八千人,以“掺沙子”的方式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