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筹划。
安静的临江王府里,孟叔慈一人待在暗室里,对着江山舆图,清数各处的准备。
围守在江陵东部的神威军,原是宋氏的亲信之军。
这支曾经的威武之军,随宋氏征战千里,宋氏将其安排在恩水之滨,美名赐地荣养,实则是依宋氏令来监视和牵制临江王府。
临江王府想要起事,神威军是第一道坎儿。
可谁知得了天下的宋氏忘了他对武将的承诺,由着文臣把政,重文抑武,伤了武将的心,让他们有了走在一起的可能。
想当年太祖建国时,神威军共计二十五万八千余人,是礼朝第一大军,而到了这一代君主,神威军裁减到只有九万三千人了。
不只是人员的骤减,宋氏将其派驻到江陵以西的恩水之滨后,就不管不问了,克扣军饷、短缺军粮……渐渐成为常事。
神威军,也看懂了宋氏的薄情寡义。
相反,他们的“看管”临江王府时常用王府之资接济他们,久而久之,临江王府唤起了老一辈的将士会的回忆,那些年征战困难时,孟老将军在战地与兵同食同卧、谈笑风生、鼓舞士气的情义……
对武将而言,“义”字值万金。
他们要的君王,应该是这样不忘同袍之情的人!
于是,临江王府与神威军,在宋氏的防备中,从对峙走到扶持……
冷冽的东北山岭,当年被分剥走的孟家军的将士,他们多被派往那儿抵御外敌。
那儿并不是他们熟悉的战场,遵循军人的使命,他们依旧在那里坚守。
可当每次冲锋陷阵后,得不到补给,一次次被污蔑用兵不利、贻误战机,再愚钝的武将也明白了这玩弄他们性命的礼朝,不值得忠心。
他们是战死了,回不到故乡了。
可他们希望后代子孙还有衣锦还乡的一日,不再折损在不必要的争斗中,从那时起,从北向南,总有故人往江陵传消息,而临江王开始收养义子女了……
孟叔慈点点图上东北处消失的一个个旗帜标识,对故人有些遗憾。
但想到他的义子女,孟叔慈欣慰这些年,个个成长得非常出色,各有所长。
长子平夏,隐姓埋名在长安西路的宝坪大营,如今已掌握了一半的兵力,奇兵速起拿下陇西不在话下。
次子平翔扮做山匪结寨在华安山头,独立的兵马,东西制动,若直接西进,常嘉府便是囊中之物。
若两子,在各自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