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
温言尝了口试做的梨膏糖,忽然泪盈于睫:"是小时候生病时喝的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初翻出双胞胎的体检报告,过敏原栏目的德文注释笔迹熟悉——与二十年前实验室药瓶标签如出一辙。
老梨树的投影漫过熬糖锅,蒸汽里浮动着旧时师徒制药的身影。
金菊遍地的清晨,张思归在武馆信箱发现泛黄信封。
德文邮戳盖着二十年前的秋分,信纸散发着陈皮香:"...随信附上思归的乳牙,待他归乡之日,请埋于梨树下..."
傅南乔的翡翠坠子映出信纸水印——正是基金会当年的专用笺。
孩子们在树下挖出时光胶囊,锡盒里的乳牙与信中所提完全吻合。
夏初为双胞胎戴上平安锁时,发现内侧德文刻字变成中文:"生于斯,长于斯,此心安处是吾乡。"
金黄的稻穗堆满武馆庭院,孩子们用草绳扎成丰收垛。
宋清欢教小徒弟们打谷穗,扬起的秕糠在阳光里织成金纱。
许微微推出限定款"丰收米糕",糯米里掺着瑞士榛果碎,双胞胎踮脚偷吃时鼻尖沾满糖粉,活像两只小花猫。
张思归的民俗摊前,金发游客正端详他手编的稻草人:"这让我想起祖母农庄的守护神。"
楚乔甩着水袖经过,袖口金线勾住稻草人的草帽——帽檐内侧赫然绣着张母名字缩写。
林绾绾调试的电子灯笼突然播放阿尔卑斯民谣,旋律与打谷节奏奇妙合拍。
晨露未曦,七人带着孩子们插晚稻秧。
傅南乔的高跟鞋深陷泥潭,真丝裤脚溅满泥点。
张思归卷起唐装衣袖示范标准姿势,小臂晒出与宋清欢同款的麦色。
午间田埂野餐时,夏初掰开双胞胎争抢的饭团,梅干菜里竟夹着半片泛黄信纸,德文字迹混着米香:"今秋新米收成时,当归。"
"定是包饭团时沾了旧纸。"许微微笑着打岔,余光瞥见张思归正将饭粒埋入梨树根。
温言教孩子们跳起《插秧舞》,足尖踢起的水珠映出二十年前张煜在试验田劳作的残影。
武馆西厢房改成社区学堂,林绾绾给旧课桌安装智能屏。
傅南乔擦拭捐赠的旧书时,某本德语童话集里飘出干枯梨花——花瓣上的齿痕与双胞胎出牙期的咬痕吻合。
张思归钉匾额时木槌脱手,砸开的墙洞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