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胡人来袭,康国无奈只好放弃中京。此时的中京城被冰雪覆盖,秦国的驿馆在西市平义坊临平街,大康使臣在近十年中首次来中京,秦国的兵士和百姓皆忿忿不平。秦国三十万大军驻扎豫州与云州的边境上迟迟不动,又一次引起百姓和守边兵士的不满和怨恨。
对于这位大康使臣,秦国百姓的不满可以理解,而大康使臣戴云也深知此事,仍然敢出使秦国,这就是戴云的精明之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此壮士,令人钦佩。
这是秦国丞相温玉承对戴云的评价。温玉承原为康国臣子,后因难以承受朝廷的排挤叛逃到秦国,一路青云直上,从吏部侍郎到秦国丞相,对康国和戴云有更深的了解。
当夜戴云一行人在豫州城外关帝庙宿营,戴云和薛恒围坐在篝火旁,郑四山安排好三十名虎贲勇士的住宿帐篷,笑着走进关帝庙大殿,在篝火旁坐下,“戴将军,北方风雪大,太冷了,冬季作战很难熬。”
戴云呵呵一笑,将一个热饼子递给郑四山,“郑校尉,冬季不能开战,三年前的和谈成果要续签,现下秦国打不起,康国也打不起,只有和谈续签一条出路。不管多难,都要达成。”
郑四山接过热饼子大口吃着,又喝了一口酒,“戴将军,秦国兵卒果然彪悍,和汉人兵士不一样,陌刀营真能应对秦贼的骑兵吗?”
戴云笑着点头,“陌刀营正是骑兵的克星,不论秦贼的骑兵速度有多快,陌刀出手定能硬刚敌人的骑兵。”
郑四山听不懂这些,依然相信戴云,戴云在北境献计夺回襄州和云州后便成为军中将士心中的希望之光。
戴云一夜未眠,站在窗前,回忆着上一个世界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感叹一声,“这一个世界,坎坷不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虽承袭戴家先祖的爵位,有了忠勇伯的荣耀,还要背负辅佐太子的重任,肩扛康国兴盛的使命。为何每一世都过得如此辛苦?”
这是戴云矛盾的内心,他一直想死,三年前楚州青葱岭一战他快要奄奄一息时被人所救,只能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中,或许他这一世的使命还未完成。
第二日风雪已停,戴云一行人加速行军于酉时四刻进入中京城,太子所派的刺客早已混在人群中等待着行刺时机。东平王项坚和驿馆驿丞田复明在驿馆门前等待着大康使臣的到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戴云手持节杖骑马走在最前面,薛恒骑马跟在后面,郑四山带着一众虎贲勇士在后面紧紧跟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