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诏、告、表比较简单,判文就比较难了。题目类型一般是出一个例子,考生对这个事例,做出判决。
毕竟乡试选拔的是士人,为官者,连断案都不会,也就说不过去了。
这判文的考试,不止能考察考生对律法条例的熟悉,也能考察其对政务的处理能力。
这第三场,考的就是策问了。
这是乡试的最后一场,十分之重要。考完这三场,才算是熬过了乡试。
只要有任何一场没考,都只能等着下一个三年了。
先前县试、府试之时,李青曜还要找廪生作保。到了如今,参考的都是秀才,便也不用作保这一环节,只五人互结即可。
李青曜是与高川,还有三个高家的人一起互结的。
知根知底,毕竟一人作弊被抓,五人都逃不过去:大家不是同族就是亲戚关系,除非是失心疯了,才会做这种陷家族于不利的事。
两人把信息反复记在心里,这时候外头关于考官的消息,也是众说纷纭。
每回乡试都要来这一遭,人总有偏好。有人写文章,喜欢务实;有人则喜爱繁复华丽。
若能知道主考官是谁,便能去找到他以往的文章来看,从中可窥探出主考官的文风喜好。
李青曜与高川也免不了俗,把传闻里几个可能的考官的文章,都看了个遍。不过一个人的喜好也会有变化,凭他们现在的资源,只能找到这些人的旧文。
除了考官的消息外,乡试的押题册子也卖得很是火热。
版本还多得很,卖得也贵,五两银子起步,偏生好多人买,高川也买了两本卖得比较火热的。
后头还是李青曜劝着,高川才没买了。
“心是静不了一点啊。”
李家,严敏和莫巧娘最是紧张,严敏都急得上火,嘴角长了一个大大的燎泡。
下火的茶,一日喝几壶,也不见着消下去。
李青若在坐月子,这大热的天,也是难熬的很。
莫巧娘也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一边照顾女儿外孙,一边又日日为高川祈福,也不见疲态。
高川远在宿阳府,对李青若很是挂念。
前些日子,高川就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信,他当爹了!
这事可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更加是雄心勃勃,誓要将这次乡试拿下,给妻儿做礼物。
当日还多包了一份喜钱给钱婶,沾喜气。喜得钱婶眉开眼笑,不住的地说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