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
铜胎香炉里的龙涎香燃到了尾段,香灰在莲瓣纹炉盘上堆成微型山峦。
林宏瀚看着自己若有所思的儿子,继续说道:“是,我们干任何事情是要讲规矩,要一来技术,但也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全部都依赖规范和数据。”
“记住,真正的质量不是区块链上的数字,是当暴雨冲垮临时电箱时,有没有人甘愿淋着雨去抢救传感器;是混凝土养护出问题时,有没有人半夜操心起来浇水。
这些事写不进施工日志,却能让地基二十年不生青苔。”
檐角的铜铃随着清风摆动又响了,林宏瀚看着自己的儿子露出温柔的神色说道:“你姐夫说‘用好人’,不是让你挑会那些只懂技术,读数据,看图纸的什么高学历人才,是要找那些像这砖里的草筋一样,扎进泥土里就不肯松的人。
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可别让数据把人给浇冷了。”
林磊垂眼望着茶盅里晃动的茶汤,父亲话里的每个字都像茶梗般在水面沉浮。
“姐夫,爸,”他抬头时金属义眼少了往日的冷硬,唇角微微发颤,“我之前总觉得把每个环节钉在数据链上,就是给项目上了保险。停了你们二人的画,我现在懂了,真正的‘用好人’,是让手里沾着灰浆的人敢抬头说话,让蹲在脚手架上的人觉得自己的经验比图纸上的参数更有分量。”
“从明天开始,”林磊顿了顿一下,然后开口说道:“现场工程师可以直接标记‘待商榷’工序,不用等我逐行校准。
就像爸说的老木匠摸木纹,有些细节得让一线的人用掌心去量,而不是靠我自己去首肯。”
说到这,林磊顿了顿,然后看着二人说道:“当然了,也不能全都由他们,还是要在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才行。”
“以前总怕放权会出漏洞,”林磊声音轻下来,拇指摩挲着茶盅边缘的冰裂纹,然后感叹道:“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漏洞不是数据链上的缺口,是人心上的隔阂。
当工人连建议改个管线走向都要犹豫三小时,当供应商抱着方案在会议室门口转圈,这才是项目最危险的裂缝。
接下来我会每周组织个茶话会,就像咱们现在这样——关掉投影屏,关掉数据看板,让每个人带着泥点坐下来,聊聊图纸上没画的那些‘麻烦’。
因为有时候,那些被我删掉的‘多余’讨论,恰恰是让项目经得起台风的糯米浆。”
听到林磊的话,吴浩和林宏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