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海峰突然拍了下白板,马克笔在“量子蜂巢”字样周围画出重重圆圈说道:“政策的事儿交给领导们操心,咱们先把技术底座打牢!
就像吴总说的,先做可控范围内的小范围试点,把我们所的人工智能算法、程所的消声瓦技术、浩宇的防护系统集成到一艘退役舰艇上,做个‘技术验证舰’如何?”
装备部门的那位李领导笑着摇头说道:“老汪还是这么雷厉风行。不过验证舰的选择很关键,得找一艘具备升级潜力的老舰,比如‘1号’驱逐舰,当年参加过南海对峙,皮实耐造,改装空间也大。”
他翻开笔记本,快速写下一串数据,“我建议下周就去船坞实地考察。”
首座的领导听得频频点头,手指在会议桌的智能面板上轻轻滑动,调取“1号”的档案资料说道:“这个提议好。
既然要做试点,就一步到位,把脑机接口、量子加密、模块化能源系统都装上去,搞一次全要素实战化测试。吴总,你觉得需要多久能拿出初步方案?”
吴浩闻言,略微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抬头迎着众人的目光说道:“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就在统筹和实践上面。
比如需要将各单位数据接口提前打通,然后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才能构建系统集成的初步架构图。”
首座的领导微微颔首,手指在智能面板上暂停了“镇海号”的资料翻页,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随着他的动作凝滞了一瞬。
“小吴说得在理,跨单位的数据壁垒确实是横在眼前的一座山。”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吴浩身上,说道:“如果由海军装备部牵头成立数据对接专班,协调各单位开放非涉密基础数据,你估计多久能完成接口适配?”
程海峰副所长率先接过话头,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敲出哒哒声响道:“数据格式统一是关键。
我们所去年和航天部门合作时,光是通信协议就磨合了半个月。要是能制定一套通用的数据标准,进度能快不少。”
他推了推老花镜,目光带着期许看向吴浩,说道:“浩宇科技在跨平台数据兼容这块经验丰富,能不能牵头做个标准草案?”
吴浩还未开口,汪良工点了点头说道:“我举双手赞成!与其各搞一套闭门造车,不如大家坐下来把规则定清楚。
不过标准里得预留升级接口,咱们这技术迭代速度,半年就得更新一版!”
陈司长调出一份时间轴图表,红蓝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