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接过温水轻抿一口,喉间灼烧的干涩感稍缓。宴会厅穹顶的水晶吊灯折射出细碎光芒,混着此起彼伏的掌声在空气中流淌。
他抬眼望向台下,李卫国正朝他比出“点赞”的手势,罗凯则拿着平板电脑快速记录,屏幕蓝光映得他神情格外专注。
不远处,几位外国专家握着录音笔低声交谈,其中一位金发教授目光灼灼,似在思索着什么。
“吴总!留步!”海军装备部陈司长穿过人群,身旁跟着几位身着军装的将领,勋章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刚才关于‘战争大脑’系统的设想,能不能展开讲讲?我们正在筹备下一代指挥中枢升级项目,正需要这样的新思路。”
话音未落,中航集团的高管也快步上前,手中握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要点:“吴总提到的模块化隐身套件民用化方向,我们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您说的多频谱隐身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吴浩还未来得及回应,闪光灯骤然亮起,不知何时,宴会厅入口处聚集了不少记者。
他们举着话筒和摄像机,镜头的红光在人群中此起彼伏。吴浩下意识抬手遮挡,却在瞥见前排张院士认真记录的侧影,与后排年轻军官专注的神情,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科研群像。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不停,林薇连续发来几条消息,附带的截图里是网友们热烈的讨论。
其中一条高赞评论写道:“原来我们的国防科技已经这么强了!突然觉得安全感爆棚!”
他嘴角微扬,正要回复,却见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弹出:“吴先生,我是《自然》杂志编辑,希望能预约专访,探讨您提出的智能互联国防体系...”
此时,宴会厅的音乐声渐弱,主持人再次上台宣布晚宴进入自由交流环节。
吴浩被人群簇拥着走向休息区,见吴浩过来,几个教授和专家纷纷起身与吴浩热情的打起招呼来。
客套了一番,众人落座,刘教授便将笔记本推到他面前,上面画满了关于“量子免疫”系统的推导公式,说道:“小吴,你说的这个信息自防御机制,我在想能不能结合生物神经网络的反馈原理...”
讨论声中,罗凯端着两杯威士忌挤进来,递给他一杯:“得亏你刚才顶住了,那帮记者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
吴浩接过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水晶杯中轻轻摇晃,倒映出周围此起彼伏的交谈光影。
刘教授的笔记本上,复杂的公式与批注层层叠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